[19] [法]德里达:《解构和他者》,转引自[美]理查德·沃林:《文化批评的观念》,294页,北京,商务印书馆,2000。
[20] 参见[英]雷蒙·威廉斯:《关键词——文化与社会的词汇》,101~109页,北京,生活·读书·新知三联书店,2005。
[21] 汪晖:《九十年代中国大陆的文化研究与文化批评》,载《电影艺术》,1995(1)。
[22] 参见陶东风:《社会理论视野中的文学与文化》,自序,1~6页,广州,暨南大学出版社,2002。
[23] 张法:《中国文论转型的几个维度》,载《思想战线》,1994(4)。
[24] [美]格罗斯伯格:《文化研究的流通》,见罗钢、刘象愚:《文化研究读本》,69页,北京,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,2000。
[25] 陶东风:《大众文化教程》,6页,桂林,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,2008。
[26] 需要指出的是,对于20世纪90年代大众文化的启蒙,我们需要更为复杂的知识立场。这里并非毫无批判地完全认同。因为回到现实语境,这种启蒙并没有那么简单。而且即使在理论上,启蒙的存在样式也常常是一种张力的结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