儒学的推行在孔子去世之前就开始进行了。孔子的七十多个徒弟,游历于各诸侯国间。公元前四百七十九年孔子逝世,子夏与众同学在孔墓守孝三年。公元前四百七十六年,三十二岁的子夏来到龙门西河,普及儒学教育长达五十五年。子夏在西河设教,坚持以“读书育人,安国保民”为教学宗旨,用“学以致用”的教学方法教育学生,教学内容基本为:讲“六经”(诗、书、乐、易、礼、春秋),进行文化知识教育;讲儒家经典,进行伦理道德教育;讲《春秋》,进行形势教育。子夏住在西河的时候,魏文侯请他讲授儒家学说。后来段干木和田子方都相继成为魏文侯的老师,从此以后儒教开始在西河兴盛起来。魏文侯时,开始设置博士一官,这是第一次以国家的名义推行儒学。秦始皇征服天下后,焚书坑儒,民间的书,都被付之一炬,并且颁令民间有想学法令和知识的,都要跟博士官学习。秦国传承了魏国的制度,也设置博士一官,汉代的大儒孙通、张苍、伏生,他们都是秦朝的博士。
汉高祖刘邦出身市井小吏,并不喜欢儒学,曾经在儒冠中撒尿。当年“以幕僚宾客的身份跟随高祖平定天下”的陆贾在他面前“称说《诗》、《书》”时,他甚至破口大骂:“你老子的天下是靠骑在马上南征北战打下来的,哪里用得着《诗》、《书》?”